本书以小说形式,讲述了主人公从精益管理的初学者,成长为优秀的精益管理者的故事。主人公沃德被任命为濒临破产企业的工厂总经理,通过实施精益变革,在学习中认知,在实践中成长,最终带领工厂成功转型为精益生产的典型。书中把精益生产的思想和管理方法,提现在一个个场景化的细节中,让人身临其境,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管理思维。
作者首先强调,精益不是“注重精益工具的应用”,而是“学习改善,不断进步”,精益不是把精益工具运用到每个工序就完了,而是要把精益的改善思想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。思维改变才是最关键的,就是有要持续改善,不断进步;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很多管理者,经常尝试应用各种复杂的工具和技术,去处理那些本可以用常识性、低成本方法解决的问题。其实,很多改善是不需要花很多钱的,比如检查表等,只需要回归常识。
精益管理很多时候就是回归常识,100年前福特探索科学管理时,就是把整个生产流程分成不同的工序,然后每个工序效率最大化,一下子把生产效率提升了大概60倍。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,现在看来,体力劳动要这样,脑力劳动也要这样。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不同的步骤,接着每个步骤用最高效的办法去解决。一下子复杂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一个小问题,可以各个击破。
效率最大化的有效方法是标准化。标准化了之后,首先可以让操作者按照相同的顺序去完成任务,习惯了之后,甚至有助于发现缺陷;其次减少了变数,减少了出错的概率。
精益管理工作,每一项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后续结果,就像下棋一样,下一步看几步,比如5S是标准化的一项内容,整理绝不仅仅是把东西摆放整齐,而是在区分有用和没用时进行了很多思考,假如有用会用在哪里?再比如,工序定机台,它不仅仅是让此机台更加标准化生产,更是推动了机台的改良,因为约束了这个工序只能在这个机台做,就推动了操作员在机台有问题时,一定会及时处理;再比如,品质在设计过程中就已经决定了,大幅降低成本的机会,其实也是在早期产品开发或生产过程中就决定了。
一开始我认为,这些道理我N年前都懂了,认为这么简单的道理貌似不值得一做,但是仔细对照一下,几乎很少能把其中一条执行到位,很多都是流于形式,其实还是没能理解简单的动作背后的道理。深入学习可以让我们对事情的认识不停留于表面,可以让我们理解都是因果逻辑关系中的一环。还是要沉下心,把一件件简单的事情做到位。